特朗普在会见波兰总统时主动提到观看了北京阅兵仪式。当时美国正值晚间,中美之间有12小时时差,但特朗普不仅收看了全程,还评价这是场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”的美丽仪式。 西方国家领导人公开称赞他国阅兵的情况极为少见。
赫格塞思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传递了明确信号。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防长直言:“这么做不是为了寻求冲突。 我们没有这么做,做好准备是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。 ”多位国际问题专家认为,这标志着美国对华策略出现重要调整。
阅兵式中展示的新型武器装备成为美方关注焦点。东风-5C洲际弹道导弹、东风-61和鹰击-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亮相引发美军高度重视。 特别是鹰击-21反舰导弹,其末端突防速度可达6马赫,给美军航母战斗群带来实质性威胁。
军事专家分析指出,鹰击-21意味着美军航母现有的拦截系统只有不足30秒的反应时间。 这种突防能力彻底改变了海上力量平衡。 赫格塞思虽然声称中国“无法复制”特朗普推崇的“金穹”导弹防御系统,但该系统目前仍停留在概念阶段。
与中方实打实部署的导弹系统相比,美方的防御计划显得滞后。这种技术差距让五角大楼重新评估对华战略。赫格塞思同时宣布特朗普正推进将美国“国防部”更名为“战争部”。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反映出美国对华战略的两面性。
《日经亚洲》此前曝出,赫格塞思的通话请求遭到中方“已读不回”的冷处理。 自佩洛西窜台导致两军热线中断后,中美军事沟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。美方既保持军事挑衅,又要求建立“危机管控”机制的做法暴露出战略双标。
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同时抛出“不冲突”承诺与“中国威胁论”。 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揭示了美军方与白宫对华战略的认知混乱。中方的沉默实质上是对华盛顿的严正警示:任何以对话为幌子行遏制之实的策略都不会得逞。
特朗普已指示国防部以“历史性方式,重振美军的作战精神和威慑力”。 今年6月美军举行的阅兵让特朗普很不满意。 与中方阅兵展示的威风凛凛、整齐划一相比,美军阅兵显得士气不足。 这种对比促使美方重新评估自身军力建设。
美国的传统盟友对中美新动态保持谨慎态度。日本外相林芳正用“无可置评”的外交辞令回应相关问题。 这表明美国同盟体系在威慑中国问题上出现裂痕。当地区盟友选择谨慎观望而非全力站队时,五角大楼的威慑战略效果大打折扣。
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汤普森表示,中国展现的军事能力让一些国家打消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图谋。这种看法在国际战略研究界获得广泛认同。英国《卫报》指出,70分钟的阅兵式展示的军事装备规模令人叹为观止。
北京长安街上的铁流滚滚还在眼前,五角大楼里已经传出了寻求避免冲突的声音。赫格塞思的“免战牌”背后,是中国军事实力提升带来的战略效应。 美方一边说不寻求冲突,一边还想把国防部改名为“战争部”的做法,体现出其对华政策的矛盾心理。
从东风快递到鹰击长空,中国一件件大国重器的亮相,不是为了炫耀武力,而是为了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。这次美国防长的表态,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:只有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,才能有效避免冲突的发生。
股票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